Hip Hop 4+1 大元素:嘻哈囝仔必須瞭解的根
美國參議院於2021年7月29日一致通過第331號決議,將每年8月11日定為「Hip Hop慶祝日(Celebration Day)」。除此之外,也將每年8月定為「Hip Hop認可月(Recognition Month)」,而每年11月則是「Hip Hop歷史月(History Month)」。
這項決議對Hip Hop文化來說是歷史性的一刻,Hip Hop文化從1973年發展至今已經徹底全球化,遍及我們生活周遭,包括商業、流行文化、運動和政治。除了文化源頭的美國有《Rhythm+Flow》這類饒舌選秀節目,我們臺灣也有自己的饒舌選秀節目《大嘻哈時代》,在亞洲也有韓國的《Show Me The Money》、中國的《中國有嘻哈》,這些節目讓亞洲的一般大眾更加關注饒舌和這個文化。但是很可惜的是,其豐富的歷史淵源以及內涵卻時常被輕描淡寫過去,因此我們想要從探索Hip Hop文化原始樣貌的過程中,帶大家深入瞭解Hip Hop 4+1 大元素。
Hip Hop的4+1大元素
Hip Hop文化及其原始4元素(後來加入第5元素「知識」)的概念最早是由紐約黑桃幫成員 Africa Bambaataa所提出的,受到DJ Kool Herc和Kool DJ Dee的啟發,他於 1977 年開始舉辦Hip Hop派對,並發誓要透過音樂讓憤怒的年輕人從幫派械鬥中解脫。此外,他還創立了Zulu Nation,聚集了一群具有社會和政治意識的饒舌歌手、DJ、B-Boys、塗鴉藝術家和其他參與Hip Hop文化的人。
1982年9月21日美國新聞和文化報紙《Village Voice》刊登了一篇名為〈Afrika Bambaataa’s Hip-Hop〉的文章,在裡頭Africa Bambaataa告訴記者這個當時在紐約Bronx正夯的新興文化現象稱作「Hip Hop」,在這個文化現象中有DJ、MC、B-Boys和Graffiti四種元素。而要談到Hip Hop文化的起源,一切都要從1973年8月11日的一場返校派對開始說起。
第一元素:DJ
DJ(Disc Jockey)早在Hip Hop文化成型發展前就已經存在了,1970年代早期紐約夜店流行的是Disco,這些Disco DJ通常僅使用一台唱盤來放歌,當一首歌結束之後,會暫停幾秒鐘來更換唱片,再繼續為舞客播放音樂。
Disco Party非常時尚,凡是想要進入夜店狂歡的人都必須盛裝打扮,所以如此高消費的娛樂活動也只有住在Manhattan(曼哈頓)的中高收入份子才負擔得起。對於住在South Bronx(南布朗克斯)的中低收入人士來說,溫飽都有問題了,怎麼會有錢去消費。
不過,就在這樣水深火熱的生活,Hip Hop就這樣誕生了。1973年8月11日,DJ Kool Herc的妹妹Cindy在Sedgwick大道1520號公寓娛樂室舉辦的Back To School Jam(返校派對),這場派對被廣泛認為是史上第一個Hip Hop Party。
派對上,不同於當時的Disco DJ,Kool Herc為了讓Bronx的群眾嗨起來,使用了兩台黑膠唱盤和混音器,讓派對的音樂不會中斷,舞客不需要停下來等DJ換唱片。
在這場派對上,Kool Herc的DJ角色帶動了群眾能量以及整場活動的氛圍,奠定了DJ在Hip Hop文化裡的重要地位,成為Hip Hop五大元素的第一個元素。
DJ技術的昇華
在Kool Herc之後,越來越多人開始效仿,不僅讓DJ技術越來越純熟,甚至玩出不同的新東西。首先,Kool Herc雖然使用了兩台唱盤和混音器來串連兩首歌的Breaks,但是在過門的時候因為同時播放兩首歌,所以造成了「同步混亂」的狀況,會先聽到一陣大混亂之後,才會聽到下一首歌。
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另一位DJ先鋒Grandmaster Flash想出了一個解方,就是用手來控制唱片,即使手摸唱片在當時是大忌,但也只有這個方式才能精準控制銜接兩首歌的時機點。而且,為了快速找到Breaks(間奏)的位置,他會用蠟筆在唱片上做記號,透過計算唱針經過標記的次數,來知道要回轉幾圈才會到他想要的地方,這就是著名的「Clock Theory(時鐘理論)」。Grandmaster Flash的新玩法具有承先啟後的重要性,不僅改善了兩首歌在過門時的同步混亂,還讓許多DJ後輩藉由這個基礎,研究出更多不一樣的玩法。
像是GrandWizzard Theodore發明了「Scratch(刷碟)」這個技巧,在播放音樂時,前後來回刷動黑膠唱片,製造出一種音軌前進倒帶的特殊聲效。在《Scratch》紀錄片中,菲律賓裔的傳奇DJ Q-bert 形容刷碟就像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及對話,刷碟的技巧就像是口語的詞彙,瞭解越多越能盡情的表達自我。
每一位DJ使用黑膠唱盤「彈奏」唱片的概念不盡相同,拿來刷碟的聲音從鼓聲、喇叭聲,到口哨聲、打嗝聲都有,不論是哪一種聲音皆能運用在各種千百萬種的刷碟技巧和組合裡。
除了在派對、舞會上展現技巧外,DJ也能將刷碟技巧融入音樂製作裡,例如1983年爵士鋼琴手Herbie Hancock的〈Rockit〉就邀請到 DJ Grand Mixer DXT 來刷一段,當時有許多人就是聽到這個片段而開始玩刷碟。另外還有一個經典的例子,就是Gang Starr的DJ Premier,他常在製作的音樂中用人聲來刷碟。
第二元素:MC
Coke La Rock是DJ Kool Herc的朋友,一開始他也不是派對的MC(Emcee),他第一次拿起麥克風是為了「Shout Out(大喊)」自己朋友的名字,後來隨著參加派對的人越來越多,他們越玩越開心,就常常拿起麥克風跟著音樂旋律的起伏和群眾的情緒,唸唱出具有節奏感的字句,來炒嗨現場氣氛,讓觀眾都跟著發瘋。因此,MC在派對的地位越來越重要,成為Hip Hop文化第二個元素,而Coke La Rock也被廣泛認為是Hip Hop史上第一位MC。
從MC到Rapper
其實在1973年Hip Hop誕生前,早有以饒舌方式進行演唱的歌曲出現,像是1930年代擅長擬聲吟唱的爵士歌手Cab Calloway常會大喊幾個字,然後其他人會跟著喊;1937年由爵士樂手、作曲家Glenn Miller所製作的〈Doin’ The Jive〉、〈The Lady’s In Love With You〉和〈The Little Man Who Wasn’t There〉皆帶有節奏和押韻的歌唱形式,與時下普遍的爵士樂有所不同。
除此之外,也有很多人會寫詩,然後以類似饒舌的形式唸出來,像是Gil Scott-Heron、The Last Poets、The Watts Prophets、Sonia Sanchez、Wanda Robison還有題材常跟政治有關的Malcolm X,甚至連拳王阿里也會。
然而,對於誰是第一個Hip Hop最早的饒舌歌手,大家眾說紛紜,其中有一部分的人表示DJ Hollywood是他們看到第一個唱節奏饒舌的人。
DJ Hollywood表示,他當時聽到美國喜劇演員兼歌手的Pigmeat Markham於1968年搭配音樂和一連串說唱錄製的歌曲〈Here Comes The Judge〉,讓他體會到文字的流動性和幽默感,於是開始在Disco和R&B音樂上饒舌。但反對派認為Hip Hop是建立在Breaks(間奏)上,所以身為Disco DJ的DJ Hollywood並不是Hip Hop第一位饒舌歌手。不過,即使如此,DJ Hollywood的表演方式多少對Hip Hop文化有所貢獻。
第一首正式錄成唱片的饒舌歌
美國Funk和Disco樂團Fatback Band在1979年3月發行的單曲〈King Tim III (Personality Jock)〉被公認為Hip Hop史上第一首正式錄在唱片上的饒舌歌,被收錄在《You’re My Candy Sweet》這張單曲專輯的B面。
雖然Fatback Band並不是饒舌團體,但是最早發行有Hip Hop風格的饒舌音樂。當時他們正在製作一張新專輯,剛好Hip Hop風格的饒舌在紐約黑人社區迅速流行起來,而且主要是年輕族群。因此,Fatback Band認為在他們的專輯中加入饒舌是一個好主意,這樣可以吸引年輕的音樂聽眾和歌迷。
自從Hip Hop起源於紐約市的South Bronx後,Fatback Band便前往該區尋找一些饒舌歌手,最後聘請了當地的MC/饒舌歌手Tim Washington來幫他們新專輯中的一首歌進行饒舌,而且這首歌就直接以饒舌歌手本人來命名。
雖然〈King Tim III〉是世界第一首正式灌錄的饒舌歌曲,也曾經擠進Billboard R&B榜第26名,但還不算是主流歌曲,因為當時只有進Billboard hot 100的歌才算主流。
第一首正式將Hip Hop和饒舌帶往主流的饒舌歌
由Hip Hop饒舌歌手錄製的第一首饒舌歌是1979年8月由Sugar Hill Gang創作的〈Rapper’s Delight〉,比Fatback Band的〈King Tim III〉晚了幾個月。
Sugar Hill Gang最初是一個不有名的饒舌三人組,他們是第一批製作和發行饒舌唱片的Hip Hop音樂家。他們的〈Rapper’s Delight〉不僅大獲成功,成為一首熱門單曲,在Hip Hop歷史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。首先,這是第一首由Hip Hop音樂人正式錄製的饒舌歌曲。第二,〈Rapper’s Delight〉是第一首打進billboard hot 100的饒舌歌(第36名),將饒舌音樂介紹給了主流聽眾,奠定了饒舌音樂這個流派。
第三元素:B-Boys
不同於當時紐約市流行的Disco Party,Kool Herc等先驅所舉辦的Hip Hop Party都是以播放Soul、Funk等音樂的Breaks為主,而這些隨著Breaks的節奏奮力跳舞的舞者就被稱為「B-Boys」。他們常在派對中圍著一圈互相尬舞(Battle),受到James Brown的Latin Boogaloo(一種舞蹈感覺)跟Good Foot(舞步)影響,每個人都想像自己是James Brown,展現跟James Brown一樣華麗的腳步。漸漸地,這些參與Hip Hop Party並在派對中跟著Breaks起舞的B-Boys就成為了Hip Hop文化的第三個元素。
B-Boys的技術介紹
B-Boys的四大技術內涵分別是「Top Rock(搖滾步)」、「Footworks(排腿)」、「PowerMove(大地板)」、「Freeze(定點)」。
Top Rock
為接觸地板前的舞蹈動作,受1960年代末Rocking文化中的Freestyle Rock影響,以站立姿態為主,並重視身體律動與基礎腳步的運用,屬於70年代最早開發的動作內涵。
Footworks
指的是在地板上大量使用腳的各個部位踢踏、移動的下半身舞步。
PowerMoves
B-boys 動作中最具挑戰性的一個,與競技體操有相當的類似程度,上半身和下半身連動、協調的大範圍地板動作。
Freeze
在舞蹈動作最後突然靜止的動作姿勢,為B-boys控制力的展現。
藉由媒體紅到全世界
1980年代,B-Boys逐漸受到美國社會大眾的關注,並經由媒體的傳播後,便出現了「Breakdance」一詞。此外,當時也有幾部描繪Breakdance的電影:1983年《Wild Style》和《Style Wars》這兩部紀錄片就有記錄有一些當時的Breakdance舞者;而1984年的Hip Hop電影《Beat Street》中Rock Steady Crew、New York City Breakers兩個舞團對抗的經典橋段,更是完美詮釋了B-boys之間的戰鬥樣貌,讓這個風格流行到世界各個角落;2002年的B-Boys紀錄片《The Freshest Kids》也提到了Rock Steady Crew在1983年浪漫舞蹈電影《Flashdance(閃舞)》中的表演成為了經典的B-Boys電影橋段之一,也影響了許多跳Breakdance的舞者。
從B-Boys/B-Girls到Party Dance再到freestyle
1980年代中期開始出現一些歌曲在教人如何跳某種Party Dance,例如Joeski Love的〈Pee Wee’s Dance〉、Gucci II Crew 的〈The Cabbage Patch〉和B Fats的〈Woppit〉等。在那之後,還有像Running Man、Roger Rabbits、Criss Cross等舞步出現並流行於當時的派對上。
除了Party Dance之外,這個時候的舞者也會自由地跟著Hip-Hop音樂跳舞,並賦予這種舞蹈更多樣性的面貌。當時在紐約市最著名的Hip Hop Dance團體是Elite Force (Mop Top)、Misfits和Wizeguys等團體,這些舞者的獨特風格至今影響了許多舞者,他們在Alive TV 紀錄片《Wreckin Shop from Brooklyn》裡的隨性起舞引起許多後輩舞者相繼效仿。
第四元素:Graffiti
「Graffiti(塗鴉)」一詞源自義大利語的Graffiare,原義指的是古羅馬時期人類在龐貝城牆壁上刻畫、繪圖且不具有特定意義的平面創作。塗鴉文化的發展早於Hip Hop文化,在1960年代後期的美國,塗鴉就已被用來表達其政治理念,而且這些從事塗鴉的人都稱自己是Writer(作家),而非Artist(藝術家)。
1973年Hip Hop的誕生之後,才開始出現具有Hip Hop意蘊的塗鴉,他們常在地鐵車廂、空地牆面等都市可見之處創作,表達對社會現況和政府的不滿。
塗鴉的基本形式
塗鴉的基本形式有「Tag(簽名)」、「Throw-Up(快速作圖)」、「Master Piece(完整作品)」這三種類型,每種創作形式有個別不同的完成手法。
Tag
為創作者的自我表徵,通常為簡單的字體和純粹的筆觸,是讓他人以最直接的方式了解作者的創作手法。
Throw-Up
強調的是創作者的行為,在非法的情況下,創作者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塗鴉作品,而本來工整的直線或字體變形成弧線和圓形,衍生出「泡泡字」(Bubble Throw-Up)字體樣貌。
Master Piece
代表的是完整的塗鴉作品,使用多樣、複雜的線條或是色彩進行創作,呈現出塗鴉的風格樣貌,意象表達更為清楚明瞭。
透過塗鴉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
塗鴉文化反映社會的特質清晰可見,從個人的角度出發,透過圖像、字體傳達個人思想意識,向社會表達自我,定義個人存在價值。美國費城塗鴉傳奇 Darryl McCray(其Tag Name(塗鴉暱稱)為Cornbread)在17歲時翻牆躍進動物園內,在大象身上使用噴漆繪製 「Cornbread Lives」字樣,反駁報章媒體對他意外身亡的不實報導。在《Wall Writers:Graffiti in Its Innocence》紀錄片中,Cornbread 解釋他行為的原因是為了證明自己還活著,並利用塗鴉最直接的視覺衝擊向社會表態。
作為街頭藝術的一種形式,Hip Hop塗鴉與其他視覺藝術更為不同的地方在於,其出現在容易被看見的地方,因此公眾觸及率相當高。以《Wild Style》電影為例,劇情一幕當中列車行駛過貧民窟的景象,列車上的塗鴉寫著斗大的「Crime 」,呼應了紐約城市犯罪叢生、居住環境惡劣等等社會問題。在時下被視為汙化環境的違法塗鴉在此景象中卻顯得格外俊麗,利用簡潔的單詞和圖像就能描繪當代社會現象。
第五元素:Knowledge
除了原先的四大元素,現在越來越多人認知到文化知識的重要性,於是Knowledge成為Hip Hop文化第五個元素,也是最重要的元素。不論從事DJ、MC、B-Boys還是Gaffiti,知識讓藝術家能夠理解、探索和表達他們的身份,使Hip Hop成為社會變革的強大媒介。
結語
Hip Hop文化從1973年發展至今已經來到了第50個年頭,其文化意涵是如此地豐富又複雜。為了完整保存歷史並教育下一代,紐約市正於Bronx的Harlem River(哈林河)河畔興建Universal Hip Hop Museum(環球嘻哈博物館),預計於2024年正式與大家見面。往後大家到紐約朝聖時,多了一個必須造訪的聖地,期待可以在這裡體驗一趟Hip Hop文化的時光之旅。
最後,身為Hip Hop文化過客的我們因為並未參與其早期發展的過程,所以只能從各種紀錄片、訪談和文字史料來拼湊齊樣貌。此外,關於Hip Hop文化的資訊也一直都在更新中,因此我們也會持續關注,並必要時更新文章的內容資訊,同時也歡迎大家一起理性討論,讓歷史脈絡越來越清晰。
特別感謝
為了提高文章裡頭知識的正確性,我們邀請了DJ Chicano(Beat Square創辦人)、DJ Vicar(Soul Amazin’Music創辦人)、Miss Candy老師(Jam Bound、Just House創辦人)以及B-Boy Aya老師(Mighty Zulu Kingz、Happy Soul Family)4位前輩協助校閱,感謝前輩們提供許多寶貴的建議,讓文章內容更加完善又豐富!
最後,本刊文章歡迎轉載,但請註明出處。
資料來源
電影、紀錄片
- Hip-Hop Evolution(Netflix,2016)
- Scratch(Palm Pictures,2001)
- Style Wars(PBS,1983)
- Beat Street(Orion Pictures,1984)
- Wild Style(Submarine Entertainment,1983)
- The Freshest Kids(2002)
- Flashdance(Paramount Pictures,1983)
- Wall Writers:Graffiti in Its Innocence(2016)
文獻資料
- 江廷安著,〈嘻哈四元素內涵〉,《俄羅斯嘻哈及其社會意涵之研究》,2020。
- Nelson George. “Hip Hop America”2005.
- Jeff Chang. “How Hip-Hop Got Its Name”11 Oct. 2014 https://medium.com/cuepoint/how-hip-hop-got-its-name-a3529fa4fbf1#.7sxjp5ibg
- Scuzzy. “Melonious Thonk #18: 1930s Hip Hop!? The Earliest Rap Song?.” Steemit. 03 Sep. 2018. 08 June. 2020 https://steemit.com/music/@scuzzy/melonious-thonk-18-1930s-hip-hop-the-first-rap- song
- Michael Futch. “The first rap record didn’t come from the Sugarhill Gang. It came from Fayetteville’s Bill Curtis and his Fatback Band” 07 Mar. 2020 https://www.fayobserver.com/story/lifestyle/fort-bragg-life/2020/03/07/first-rap-record-didnrsquot-come-from-sugarhill-gang-it-came-from-fayettevillersquos-bill-curtis-and/112372824/
- Emmanuel Adelekun. “This is what you need to know about a breaking throw down” Redbull. 14 Dec. 2018. 28 Jun. 2020 <https://www.redbull.com/ng-en/understand-the-basic-elements-of-breaking>
- “A History of Graffiti – The 60’s and 70’s” Spray Planet. 16 Aug, 2018. <https://www.sprayplanet.com/blogs/news/a-history-of-graffiti-the-60s-and-70s>